2023-9-16 to 10-2: 中国行(7- 9/29 中秋节,8 – 9/30 食在佛山,9 – 10/1 告别 )

7- 9/29 中秋节

掐指一算出国后再也没有机会在中国过过中秋节,28年后今天才得以回妈妈家过节。

VPN 忽然无法connect,很多工作只能放下。 于是时间在打球, 吃饭,看书,睡觉和一些比较亲近的亲友见面中打发。 每天陪着母后,听她唠叨各种事情,一开始还想“纠正”或劝说她,后来就只是be ears,  她不需要附和,更不需要advice。  

我每次出门打球,见同学,陪她买菜,看病,她都随时在我附近,时不时催促一句,你快点,好了没有,要穿件外套,换条裤子。等等等等。 每一件大小事情她都或多或少指点江山。 有时候我感觉她每句话都在我体内引爆了一个渺小的炸弹,把某个成熟女性炸得血肉横飞。 我开始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和“反抗”,后来只能听而不闻,赶紧逃离。

那天在小区正门等同学来接,妈妈正好买完菜回来, 她先是指点让我换哪个位置站,说这里有蚊子,太阳晒,之后干脆陪我等,我只好想办法把她劝退。 

看着她开始步履蹒跚的背影,于心不忍。 母亲总是在焦虑,总是在做着最坏的打算,这几乎就是母亲的宿命。她问我关于孩子们的事,我都说不太清楚,她不高兴地说,你不是他们妈妈吗?我说他们是成年人,和我一样,都是独立的个体。 我不再主动过问更不会干涉,除非他们主动问我意见。 显然,妈妈并不苟同,但山高皇帝远,她很想管but it’s far beyond her reach. 

中秋节。 YL 过来佛山玩。 P也刚从桂林回到佛山。欣然提出帮忙接待YL。接到他后,我们带他去吃最出名的蔡澜点心,之后去地标祖庙。 我已经30多年没有到祖庙了。 小时候我并不喜欢去祖庙,觉得里面的罗汉figures太惊悚。现在的祖庙多了叶问和黄飞鸿博物馆,周边也被商业楼宇包围着,有一种压迫感。 YL依然是个大小孩,见到一切新奇的事物都会发自内心地惊呼。下榻家旁边的希尔顿,YL惊叹高大上。大家休息了一会儿,姐姐便来接我们去他们的“御厨” 吃客家菜过中秋节。 妈妈和姐姐都传承了爸爸的风格,对来自远方的客人格外照顾,衣食住行都一定要给他们最好的安排。 YL对每道菜都夸口不绝,姐姐讲解每道菜的特色做法,虽然不是名贵食材,但是粗菜精做,所以味道口感很好。  

P饭后从他父母处过来,提出带YL去广州塔,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,地铁到达广州站,人骤然翻了数倍不止,到了广州塔,只见蝼蚁般的人流在缓缓移动,除了人就是人,我和YL都被惊吓到了, 我从小就有人群恐惧症,但也无法回头,结果花了一个小时经过重重关卡,掉头回地铁站打道回府。 

中秋快乐!

8 – 9/30 食在佛山

YL两天的佛山游时间有些仓促。 佛山有吃不完的美食。 希尔顿的早餐非常丰盛。 接上他去和同学们一起打场球,吃个午餐。 “晚宴” 姐姐订了顺德菜,YL感觉有惊艳了一把,看着他小孩子般的兴奋,完全不象一位大学教授,仿佛只是一个高中生。

饭后同学XM接上我们去岭南天地闲逛消食。晚上的岭南天地很有商业气氛,在复古的街巷胡同都是各种吃喝玩乐的选择。 可惜我们时间不够,不能细看。 

愉快的时光总是飞逝的。次日,我们依依不舍地铁站告别,相约休城四月。

这是此行的最后一天。明天将飞回自己的家。即便很想多陪陪母亲,但心里还是归心似箭。

昨日被一位长辈问我中国和美国哪里比较好?你喜欢哪里?我说都好,都喜欢,但美国的生活方式更适合我。 我想这是我比较真实的回答,我并没有都喜欢,我更喜欢适合自己的环境,物质的丰富和方便并不能让人长久的满足,富足的感觉要来自内心的丰盈。

9 – 10/1 告别 

终于到了归期。虽然心里mixed feeling,既想多陪陪母亲,但还是很期待回家。 

拥抱母亲告别,我们都choke back tears and 互道珍重。答应妈妈有空就回来看她,希望她健健康康地等我。 

机场与姐姐告别,她也眼睛红红的,不舍。 是的,百般不舍但是我们各有各的人生轨迹。 姐姐官运继续亨通,她从小就认真努力,这么多年多不胜数的成就,荣誉,升级,她都丝毫没有半点儿改变,依然incredibly 低调,平和,谦虚谨慎, 对自己的成就鲜少提及。我几乎都是从新闻和报纸上得知的。  

到达台北,有六小时layover,也终于能上Google,于是抓紧时间工作。 

沉睡了10多小时,飞机平稳降落HOU。

这次中国行,最大的感触是中国物资丰富,在体系内,一切都在手机里,方便快捷,一切都traceable,一切都被monitored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, 我不能judge what’s better for people, but for me, I definitely want to be at my own home in HOU. 

我从不相信落叶归根,故乡是回不去居住的地方,但是故乡的亲人友人一直是我心里的根。 感恩每次回故乡,都有他们无微不至的温暖照顾。 

2023-9-16 to 10-2: 中国行 (4. 球馆 5. 重逢YL 6. 高中同学)

4 – 9/20 球馆

妈妈家南北两个阳台,她夏天每天都打开阳台落地门,享受对流风,也传来周围此起彼伏的粤剧,卡拉OK,小孩的哭闹,各种杂音让我头疼和生厌,对自己说就当重温小时候的生活。旅行的意义之一也是让自己更明确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。 我其实并不喜欢出远门,每天重复着自己喜欢的routine也不介意。只要是合适自己的物件我可以stick to it for a long long time,直到他们陈旧破烂,即便换新的,我大抵还是会选择同款的,因为确定这个合适自己。  

昨晚饭后回程,所经沿路一列都是东北菜馆,烤全羊,铜锅涮。。。想必不少东北人在佛山,这让我想念YY小宝他们了。 想念猫猫们和小毛驴。 想念我的日常生活。 想念鲜少有断网的WI-FI,想念安静的环境, 想念只属于自己的空间。

体育馆的羽毛球场没有空调令人窒息,从来没有出这么多汗,而且有些许抽筋,决定不再去。次日的约球在李宁羽毛球馆,属高大上,5人打了两小时。 没有比打球更能愉快地并飞快打发时间的事情了。 别人回国都吃喝玩乐,只有我觉得无比难过,倒数归期。 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5 – 9/22 重逢YL

眨眼Y L到港中大当教授两年了。时而会通个电话,YY生日时他跟大家通了视频,相约深圳见面。YL -点儿没变,南方温润的天气让皮肤有充足水分而变得光滑,时光飞逝,我们也没有老去,只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 :)。 

见到Y L 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。午饭后-同回中文大学校园,去跟他的学生们打球,晚饭去吃素菜,聊天,才惊觉两年间人事变化也挺多的,聊他被催婚的趣事,无疾而终的"被相亲"和他的各种对策,笑弯了腰。不婚族真的没毛病,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王道。 决定不去香港了,实在喜欢呆在校园的感觉,宁静单纯,远离城市的烦躁浮华。YL给我订的酒店离校园不远,面朝青山,俯视龙岗,非常舒适。 在学校图书馆买了本《百年孤独》,早上起来难得两小时安静读书的时光。

次日hiking後去学校食堂吃午饭,充分体验校園生活,点的是的东北清湯麻辣烫 ,有椰奶香味,非常可口。 为了照顾我preference,只放了各种蔬菜,继续天南地北聊不完的话题。 和YL聊天是较愉悦的事情,他既有同理心也不畏直言,知识面广,平时吃饭的好友他们多半说球和周遭时事,我不太愿意插话,有时貌似在听,其实自己在“神遊”,和YL教授则可以跨越多个领域分享自己的理解,比较有营养的交流。

我们怀念那些打完球一起打发时间的快乐时光,感叹直至今时今日,依然在一起的只有J 和YY, 经过一些莫须有的是是非非,其他人也就被筛选或疏离了。 YL说起数年前对Yy印象不太好觉得他敏感情绪化,常和大师兄较真,但后来他意识到YY耿直看不惯大师兄某些“manipulating”的小技俩,我们选择纵容,只有他敢于揭露和批评,离开Hou时YL觉得那个不远不近的YY其实才是真正能让他信赖的朋友。我们也Agree 某些曾经的好友都给我们彼此带来过快乐时光,这便是相遇的意义。缘份到了尽头,各自安好就是了。也不必再追究他的真与假虚与实,because we shall care less. 

欺负欺骗你的人因为你的软弱和无知而来; 爱你的人是因为你的自爱而来。

Y L告诉我他在读《了凡四训》,并开始每天写日记记录生活。他说这个周末从我这里收获了很多金句要记录。 早年我也读《了凡四训》,现在再读,已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领悟。

告别YL, 高铁半小时回到广州,又半小时地铁从广州回到妈妈家。 走在人头攒动的火车站,我觉得我不属于这里,我宁愿孤独也不想置身这样的喧嚣之中,目睹众生百态,我并不够慈悲,我依然讨厌不守次序的人们和刺鼻的烟味,我依然有种迫不及待逃离的感觉。


6 – 9/26 高中同学

在国内的时间过得特别慢。天天数归期。 最开心的时光就是和几个初中同学一起去打球,之后到对面的mall吃些早茶点心,typical 南方生活。 

陆续见到一些中学同学。他们都正是事业巅峰期,也有些准备提早退休。我对他们的记忆只留在了初中和高中,听他们说现状都无法relate。他们对我的了解也如此。大家回忆高中时,男同学们说我当时是最高冷的“官二代”女生,除了上课见到我, 鲜少参加校外同学聚会活动。 有一位“富二代”男同学告诉我,他非常高兴的一次是毕业前我居然跟大家一起到他家别墅聚会,他说他当时是学渣,也没有参加高考,他觉得也能邀请到学霸光临莫名激动。虽然我完全没有印象去过他家聚会,虽然认为这事不太靠谱,当时的我如何能够去这么远的地方参加聚会?这不象是我做的事情,其他同学也对这个活动没有太大印象,至少没有人记得我也在场。我有些想笑, 收起了继续质疑的冲动,我不应该破坏他人美好的幻忆。 

陪妈妈去医院看病。母后太多抱怨,抱怨姐姐的司机上次开的车没有handle 让她扶着,我没明白车需要什么handle。 今天又各种抱怨司机没有7点就来,司机说他要先回单位打卡,8点才能过来送。结果母后又各种“早知道。。。”,她是个control freak,  也不会说什么好话。买完柿子用嫌弃的语气对卖家加一句,柿子吃多无益。  我除了无语还是无语,有时候,沉默是唯一最有效的应对。

我想我才是一个冷漠的人,我并不愿意融入芸芸众生,而是想远离他们,宁愿孤独也不凑热闹。  

2023-9-16 to 10-2: 中国行 (1-启程,2-好友, 3- 母后大寿)

1 – 9/16 启程

每次出远门前总觉得自己象热锅上的蚂蚁焦灼地团团转。把家里收拾干净,貓粮訂购充足,冰箱清空。

晚上在Y Y家-起吃送別饺子,R說, 已經开始想念你了。 那天听新聞说日本的社會制度造成不少老年人孤独而终无人问津。新聞总是有以偏概全的嫌疑。 

身边有三五知己,就不会无人问津。人与人的緣份虽然大都有段落,但总是有几个人-路陪伴,如同家人般的-起生-起活一起变老。

以前媽媽决定回国居住她觉得儿女有自己的生活,还不如好朋友來往密切。我从小就接受了跟父母情深緣淺的现实,也許也因此我对亲近/密关系总是小心翼翼,越是想爱护的越不敢乱碰以免损坏。

但是我比较讨厌“拿捏”这个词,特别用在关系上面让我觉得反感。觉得关系是不能有任何故意、刻意、做作的部分。更不用说某些观点所提倡的那种与真诚毫不相干的技巧或心机。即便是真诚的,都无需有脱离本性的用力。我希望彼此对对方都是发自内心地关怀欣赏和心疼而非刻意manipulate relationship in any way. 

零辰1点的飞机。我已经困得不行,坐下后盖上被子抱好枕头就沉沉入睡。醒来后已经飞了10个小时。看了一部“了不起的盖茨比”,觉得毫不现实。再看完小戴对山口茜的22年世锦决赛,飞机稳妥降落台北桃园机场。

—————–

2 – 9/18 好友

回来两天,一直在适应这里的生活。千万个不习惯,不习惯每一个生活的细节。 

不习惯没有dryer,洗完衣服要挂阳台晾干,这分明是小时候每天做的事,却已经这么地别扭;不习惯没有bottle-water,连喝个室温水都那么不方便;不习惯她晚上关掉Wi-Fi;不习惯没有随手拧开的热水。。。 许许多多的不习惯,有些让我轻度崩溃。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这让我日后更珍惜在HOU自己家的生活。 

街道上是那么的无序,而当地人却那么默契地在无序中随意穿梭,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局外人。 到手机店换芯片,手机店的设计全部高仿苹果店,那个HONOR 牌子的电脑和手机,也完全是苹果的精装山寨版,唯一一款苹果没有的是折叠屏的手机,是高仿三星的。 这开始让我觉得很好笑,继而觉得很反感,明目张胆地抄袭,永远地模仿。 

大家在系统中用手机熟悉快捷地超控着生活,而我,并不在这系统中,所以诸多不便,虽然想多陪陪母后,但也开始倒数着归家的日子。 

每次回来第一个联系的肯定是儿时的好友YXX, 她刚从新疆回来,和五年前,甚至30年前就几乎没有变化。我们依然象初中时一样,一坐一聊就是一天。她给我买了迄今喝到过最难喝的coffee,星巴克的龙眼米酿拿铁,真的除了难喝,没别的毛病。本来要买酱香拿铁的,但售磬。 我并不相信水果,白酒和咖啡能blend well。  

喝着难喝的coffee,YXX依然乐呵呵地,我一向不如她乐观,她从小就是个“傻大姐”,我不开心时只有她陪我, 我开心时她和那些锦上添花的人一起陪我,出国时我义无反顾,她百般不舍,默默祝福。对我说你什么时候回来我肯定都在这里等你的。 我就记住了这句话,每次回来之前都第一个通知她。

 上天总是眷顾这样心地纯良的人,她后来成了阿里巴巴第一批员工,马老板亲自培训,之后拿到了股份,40出头时就退休了,虽然没有大富大贵,但也生活自由,每次回来她从不食言,随叫随到陪我,听我述说种种被生活鞭打的痛苦,然后在她的哈哈大笑中释怀,和自己和解。  

—————–

3 – 9/19母后大寿

大家认为回国就是吃喝喝购物。对我来说,回国除了看望母亲,没有别的意义。 我对吃没有太大的欲望,吃只是维持生命和健康,我也尽量吃得简单但要好些,清淡,也很挑食,对调料多的食物基本浅尝辄止。 

母后的大寿只有我们家人几个。这么多年一直是8/5 给她过的生日,忽然告诉我们她的真正生日是9/19. 这解释了妈妈的妥妥的处女座个性:挑剔,OCD,整整有条,洁癖,主观,control freak, 嘴硬心软。小时候,很少得到她的赞扬,如果没有挑毛病,就是极高的赞扬。 我是个金牛,姐姐是个摩羯,难怪我们仨能忍其所不能忍,包容彼此。

姐姐订的是一家我们每次回来必去的高档私房食府。 姐姐对妈妈照顾有加,定的是妈妈喜欢的山珍海味,东星斑,鲍鱼,海螺,竹笙,yan菜。。。 做法都是清谈为主,充分体现食材鲜味。看得出来才10岁的小外甥从小就习惯这些“非家常菜”,但是我替他感到压抑,他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的注目之下,每一个动作,吃每一样菜,都被父母指点,我在旁都想说句,能不能让他just be himself, does what he wants to do.  

和母后合照,她除了行动不如从前快捷,精神还是非常好;妈妈喜欢吃榴莲,姐姐给她带了猫山王。我怕上火,不敢贪吃。 妈妈说我为何什么都不吃了?我笑说,对食物保持克制,也是修行。妈妈天天坚持听经,她从一个无所谓神论者,近年变成虔诚的佛教徒,有精神寄托是好事。 

晚上和她说起从前,她说生姐姐的时候,爸爸在部队执行任务,20多天后他才回来。我出生时害黄疸病住院,爸爸也是只回来看了一下,当天就返回部队,所有的事情都是妈妈自己解决。也难怪我结婚时她并不高兴,甚至是反对的,说结婚干什么,拿苦来吃。 之后意外有了孩子,妈妈却大怒,说你们两个小孩去养育一个孩子,何苦呢? 现在想起来,她说的都是对的。 但是人生的剧本不由我编排,苦集灭道,集了所有苦,才抵消了业,悟了些道。 让人成长的是经历事而不是听道理。 一个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,都是来渡你一段的。 你讨厌的,你喜欢的,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意义。 

要求妈妈改遗嘱,把所有不动产留给姐姐。我真的不需要房子,我也怕各种公正手续麻烦,我日后不会回中国居住,不需要有房子,真的要回来小住,也不一定住这里。 妈妈总是太操心大家的往后余生,活了几个人的生活。 

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,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。我希望明年还回来。 

2023-9-10: 先舍后得

并不期待China trip,舍不得远离这4只猫猫。养猫狗的“坏处”就是不愿意出远门。 心有牵挂了。 

遗嘱最近updated and notarized, 3 份,打算一份放YY家,一份给A, 一份放家里。Y大哥夫妇跟我去notarization, 他们有些疑惑,我安慰说,不用担心,我肯定平安回来的, 我只是有交代,万事留个plan B,尽量减少他人麻烦而已。人生慢慢变简单,不要太多物质,更不要attach too much to anyone,能自己安排好的事情尽量安排好。 A说你想的太周全了, 不过你还要陪我很长的时间。给她看YY生日我们的大合照,她说你们长得很象, 一家人一样。  

愚公移山般的搬运博文,疫情封锁时期每天的记录并不繁琐,今天看到疫情第一/二天的文字,有些感动。其实写作很大的作用就是感动自己而已。感动他人不容易, 如同遇到能击掌而鸣的对方,是少概率事件。 

早上发现妈妈有one missed call and several voice messages. 听后原来她心脏有急跳不已,她说快得好像是最后的冲刺然后就会嘎然停止。我在午夜,已经熟睡,没有接到她的电话。 她打给P,希望他能回来,她有事情交代。 P在广州,不能回来, 妈妈很失望,我安慰她说,千万不要对他人有要求,他其中一个责任角色是孩子们的父亲,但他更是别人的儿子,是他自己,我们只能尊重理解他的schedule,意愿和决定。 

我们的身边人生生世世都曾是爱人,亲人和好友,轮回不断的缘份,没有必要执着非要定义一个关系,深深浅浅的缘份会以各种方式把我们repeatedly connect together at the right time. 准备晚饭时跟R说这个“理论”,她将信将疑,不强求别人相信,我也不能prove it right with evidence.

RB的最近被自己团队再次“传谣”,不感兴趣内容真实性,none of my buisness, 我思考的是: 为何是同一个人再次把她的私密话题“传谣”? 发现这个人心术不正的时候,而且被他坑过一次,为何又重归于好,难道仅仅是为了争取这个顾客的回归而给他机会再度“伤害”?换做是我必定远离,减少甚至切断交集,而非继续假惺惺地你侬我侬,“一次不忠,百次不用”,这句话从亘古的春秋时代流传到现在,必有它的真理性。 

人经历的事情,很多只是自己选择的结果。你做的决定时要预判到worse consequences 而且要有能力去接受结果regardless desireable or not.   最近提醒Y大哥我们要有战略性亏损的思想和财力准备,要有先让利的格局和大度。 舍得的次序是先舍后得。 

晚饭时 J对我们说,“一定要YY结婚哪怕日后离婚 ”,我以为我听错了,这是一厢情愿地走火入魔了吗?我和大Y反问他,YY目前生活平顺,为什么刻意推动他走一条不合适他的路,让他受苦受伤呢? 我想说,这样真的对他好吗?作为好朋友,我们应该是了解和欣赏彼此的,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安排干预影响,让好朋友按我们的想法去走TA的路,他有他的命运和机缘,并不会以我们的意愿而改变, 我们能做的只是尊重彼此的意愿和选择,给予支持和陪伴,即便We agree to disagree。

亲密关系是双刃剑,要享受它带来的欢愉,同时也要有能力承受委屈和甘愿作出牺牲。

终于看完了36集的平凡之路。觉得它的结局也是落入俗套的,小三顷刻之间一无所有,左大建却重获亲情财富和原谅。 为啥电视剧再次把所有最恶毒的后果让女性承担?我并不可怜小三,但始作俑者是左大建,不是吗?

小毛驴和Sammy 今天形影不离的,一起吃一起躺,可爱极了,they’re the joy that made my day.

2023-9-05: 天天快乐

Labor Day long weekend 眨眼就过了。

周五晚P飞回国。我一直以为是周六才飞。 送到机场,互道珍重和旅途平安,就象老朋友一样。再好的爱情都比不上亲情和友情走得长久。 中国人总是关注他人有没有婚姻和孩子,R曾经对我说,她觉得离婚的人都是有问题的。 这一竹竿打倒了地球一半的人了,哈哈。  

我觉得很多人的内心是很“可怜”的。他们习惯了人生是由凑合,将就和遗憾构成的,他们不相信有美好的关系存在,不相信有纯真的人格存在。我不再多说,至于我和谁什么关系,不必让任何人去定义和了解。

有些人在智识和精神层面是不同于普通人的,时常有无法解释和言说的孤独感,选择漫长的远离或者“向下兼容” 的豁达和配合,都难免会在热闹中感到孤单,人生本来就是孤独的旅程。

和太年轻的球友的确会有代沟,因为我们早已走过他们走的这段路,清楚他们此刻的limitation,这世上并没有太多轻而易举的富裕,唾手可得的美丽,天长地久的爱情,终生饭票的婚姻,everything comes with a price tag, you pay now or later but you have to pay for it. 

周日。 打球的大小朋友都过来,给YY生日预庆,Cathy做的10寸大蛋糕,用巧克力做的围边,用巧克力粉画的YY (YONEX) logo。 小宝买的会”死灰复燃“的蜡烛,我用半个羽毛球做了birthday decoration,每年都一样的流程,不同的内容和人,挑战创新。 小宝和YY的画像同时画的,小宝的画得更活泼些,因为是侧面照比较容易画。 2019的YY比现在稍微瘦些但变化不太大,我也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把他画帅一些。 不过男生不必靠外貌。  关系好的怎么看都顺眼,关系不好的,唐僧都不如老猪。 

J-J兴高采烈地给我们看他的新女友picture; J 除了不依不饶催促YY脱单,对YY没有别的要求了, 仿佛脱单是YY的人生救赎。YY成熟了,居然能贻笑大方地四两拨千金,让人丝毫摸不着他的立场和态度。  

这些喧闹让我感觉耗能。我更喜欢静静旳喝酒,听一两人天南地北地说话,让时间在微醺中流逝。 

周二晚上的庆生只有我们5个原班人马,大师兄老猪,二师兄YY,J 后来加入,我们从认识一起打球到现在,那么多是是非非,吵吵闹闹,纷纷扰扰,从不曾离开的只有YY, 大师兄也还好,虽然一度身在曹营心在。。。飘。

我们的合照都没有照出大家最上镜的样子,而是最日常最熟悉的样子。 并无完美,我想我们时常互相嫌弃一直不离不弃,是因为我们打心底里接受包容了我们每个人的不完美。

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