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待和恐惧应该成为我们的戒律。人应对他人对事情无所期待,因此无有失望,无有恐惧,才能“远离颠倒梦想”。 可是明白的道理并不可以知行合一,因为人性都是相似的,没有人天生伟大,毫不利己专门利人。正常的人性都是寻求着付出和得到的。心之艰难是自己与自己的斗争。
人与人之间的情谊,并无任何权利和义务, 那是法律。 我们只是交心和有形或无形的“value“ 的互换,所以对待失望,你只能做两件事 1) 不再期望 2)改变彼此的关系和相处的方式。
要明白人性多么复杂,我们都太擅长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美化自己的真实欲望。总说要做真实的自己,其实真实最难,因为你自己都不愿意面对。而直面欲望才能活出最真实的自我。
真实和独立的人格基本是一致的,那就是我选择,我承担,我负责。
——
S教练应邀参加加州比赛,之后发来他参观万佛圣城照片,他的球友在宣化上人办的法大念佛学硕士学位。 以前曾经想去西来大学念佛学但是无奈放不下凡俗的责任,也许有一天这个心愿会达到。念念不忘必有回饷。
错过了几次跟他打球的时间, 有些惭愧, 也很感激他常常记着并尝试实践他的承诺要多带我打球。 其实,现在真的不需要被带,WD group就很好,平时和YY他们一起打已经成为生活的routine。没有别人以为的太多想法,只是和投缘的,彼此开心的人一起打球,其他有的没的,让自己不高兴的都是负能量,避开就是。与八卦是非坚决绝缘,不连接,不回应,不透露, 不参与游戏,即是不灌溉恶的生长。
置身事外才不会画地为牢。知己知彼,不让对方知彼。
不断地退出一些群。这个世界爱围观的人太多了,会打扰秩序,加入一个不该加入的圈子,于己于人都尴尬。考虑退出league,只是觉得也不值得为了躲开Z而一并中断和其他人的互动。TA没有这般的份量。
打完球去吃饭的路上,YL/YY/YN他们在讨论年轻时希望多扩大社交圈子,后来发现圈子并没有变大,只是人来人往而已。
想起《十年》,十年之前我们各自在某个地方,十年之后,我们一起打球,吃饭,如同我们已认识了一生。 人的一生都在遇见,我相信是冥冥之中的注定,并非始料不及的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