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9-16 to 10-2: 中国行 (1-启程,2-好友, 3- 母后大寿)

1 – 9/16 启程

每次出远门前总觉得自己象热锅上的蚂蚁焦灼地团团转。把家里收拾干净,貓粮訂购充足,冰箱清空。

晚上在Y Y家-起吃送別饺子,R說, 已經开始想念你了。 那天听新聞说日本的社會制度造成不少老年人孤独而终无人问津。新聞总是有以偏概全的嫌疑。 

身边有三五知己,就不会无人问津。人与人的緣份虽然大都有段落,但总是有几个人-路陪伴,如同家人般的-起生-起活一起变老。

以前媽媽决定回国居住她觉得儿女有自己的生活,还不如好朋友來往密切。我从小就接受了跟父母情深緣淺的现实,也許也因此我对亲近/密关系总是小心翼翼,越是想爱护的越不敢乱碰以免损坏。

但是我比较讨厌“拿捏”这个词,特别用在关系上面让我觉得反感。觉得关系是不能有任何故意、刻意、做作的部分。更不用说某些观点所提倡的那种与真诚毫不相干的技巧或心机。即便是真诚的,都无需有脱离本性的用力。我希望彼此对对方都是发自内心地关怀欣赏和心疼而非刻意manipulate relationship in any way. 

零辰1点的飞机。我已经困得不行,坐下后盖上被子抱好枕头就沉沉入睡。醒来后已经飞了10个小时。看了一部“了不起的盖茨比”,觉得毫不现实。再看完小戴对山口茜的22年世锦决赛,飞机稳妥降落台北桃园机场。

—————–

2 – 9/18 好友

回来两天,一直在适应这里的生活。千万个不习惯,不习惯每一个生活的细节。 

不习惯没有dryer,洗完衣服要挂阳台晾干,这分明是小时候每天做的事,却已经这么地别扭;不习惯没有bottle-water,连喝个室温水都那么不方便;不习惯她晚上关掉Wi-Fi;不习惯没有随手拧开的热水。。。 许许多多的不习惯,有些让我轻度崩溃。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这让我日后更珍惜在HOU自己家的生活。 

街道上是那么的无序,而当地人却那么默契地在无序中随意穿梭,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局外人。 到手机店换芯片,手机店的设计全部高仿苹果店,那个HONOR 牌子的电脑和手机,也完全是苹果的精装山寨版,唯一一款苹果没有的是折叠屏的手机,是高仿三星的。 这开始让我觉得很好笑,继而觉得很反感,明目张胆地抄袭,永远地模仿。 

大家在系统中用手机熟悉快捷地超控着生活,而我,并不在这系统中,所以诸多不便,虽然想多陪陪母后,但也开始倒数着归家的日子。 

每次回来第一个联系的肯定是儿时的好友YXX, 她刚从新疆回来,和五年前,甚至30年前就几乎没有变化。我们依然象初中时一样,一坐一聊就是一天。她给我买了迄今喝到过最难喝的coffee,星巴克的龙眼米酿拿铁,真的除了难喝,没别的毛病。本来要买酱香拿铁的,但售磬。 我并不相信水果,白酒和咖啡能blend well。  

喝着难喝的coffee,YXX依然乐呵呵地,我一向不如她乐观,她从小就是个“傻大姐”,我不开心时只有她陪我, 我开心时她和那些锦上添花的人一起陪我,出国时我义无反顾,她百般不舍,默默祝福。对我说你什么时候回来我肯定都在这里等你的。 我就记住了这句话,每次回来之前都第一个通知她。

 上天总是眷顾这样心地纯良的人,她后来成了阿里巴巴第一批员工,马老板亲自培训,之后拿到了股份,40出头时就退休了,虽然没有大富大贵,但也生活自由,每次回来她从不食言,随叫随到陪我,听我述说种种被生活鞭打的痛苦,然后在她的哈哈大笑中释怀,和自己和解。  

—————–

3 – 9/19母后大寿

大家认为回国就是吃喝喝购物。对我来说,回国除了看望母亲,没有别的意义。 我对吃没有太大的欲望,吃只是维持生命和健康,我也尽量吃得简单但要好些,清淡,也很挑食,对调料多的食物基本浅尝辄止。 

母后的大寿只有我们家人几个。这么多年一直是8/5 给她过的生日,忽然告诉我们她的真正生日是9/19. 这解释了妈妈的妥妥的处女座个性:挑剔,OCD,整整有条,洁癖,主观,control freak, 嘴硬心软。小时候,很少得到她的赞扬,如果没有挑毛病,就是极高的赞扬。 我是个金牛,姐姐是个摩羯,难怪我们仨能忍其所不能忍,包容彼此。

姐姐订的是一家我们每次回来必去的高档私房食府。 姐姐对妈妈照顾有加,定的是妈妈喜欢的山珍海味,东星斑,鲍鱼,海螺,竹笙,yan菜。。。 做法都是清谈为主,充分体现食材鲜味。看得出来才10岁的小外甥从小就习惯这些“非家常菜”,但是我替他感到压抑,他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的注目之下,每一个动作,吃每一样菜,都被父母指点,我在旁都想说句,能不能让他just be himself, does what he wants to do.  

和母后合照,她除了行动不如从前快捷,精神还是非常好;妈妈喜欢吃榴莲,姐姐给她带了猫山王。我怕上火,不敢贪吃。 妈妈说我为何什么都不吃了?我笑说,对食物保持克制,也是修行。妈妈天天坚持听经,她从一个无所谓神论者,近年变成虔诚的佛教徒,有精神寄托是好事。 

晚上和她说起从前,她说生姐姐的时候,爸爸在部队执行任务,20多天后他才回来。我出生时害黄疸病住院,爸爸也是只回来看了一下,当天就返回部队,所有的事情都是妈妈自己解决。也难怪我结婚时她并不高兴,甚至是反对的,说结婚干什么,拿苦来吃。 之后意外有了孩子,妈妈却大怒,说你们两个小孩去养育一个孩子,何苦呢? 现在想起来,她说的都是对的。 但是人生的剧本不由我编排,苦集灭道,集了所有苦,才抵消了业,悟了些道。 让人成长的是经历事而不是听道理。 一个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,都是来渡你一段的。 你讨厌的,你喜欢的,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意义。 

要求妈妈改遗嘱,把所有不动产留给姐姐。我真的不需要房子,我也怕各种公正手续麻烦,我日后不会回中国居住,不需要有房子,真的要回来小住,也不一定住这里。 妈妈总是太操心大家的往后余生,活了几个人的生活。 

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,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。我希望明年还回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