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0-30:有真有假

上周日陪小姑娘打球,她有些讨好型人格,总担心别人不开心。 鼓励她要学会观察自己的感受,尊重自己的感受,自己要开心。 如果你常常假装不在意,最后的结果往往是,自己不舒服,而对方以为自己真的不在意。

~~

几乎每天都是3点后就不参加会议。 开始摆弄食材,做简单的晚餐。太复杂的也不会做。 品种也不多,素荤搭配。 从小就乐意分享食物,父母这方面身教言传。 年轻时候我们都喜欢吃美味的东西。想吃很多不同的食物。有时会发现,吃很多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。但这个过程不可忽略。有了这个过程,最后才会有清明的认知。也有些人一直没有。

最近看了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,很喜欢晚年的“弘一体”书写。  

弘一法师出家修行,选择的是佛教中戒律最严的“律宗”。出家后他过着严苛的持律守戒的生活,是世人眼中的“苦行僧”。只留一点生活必须,其他尽量舍离。他吃的素食主要是清水煮白菜,用盐不用油。信徒们想供养一些香菇、豆腐之类,他统统谢绝。就艺术而言,以前他所擅长的,从戏剧、音乐到绘画,都放下了,只留了书法,因为他要借助书写佛经来弘扬佛法。

但此时的“弘一体”极简,与他年轻时用笔如刀, 顿挫方折的书法风格大相径庭。他出家之前的书法,是可以用世间审美标准来评判的,但出家后形成的“弘一体”,要站在出世的角度来看。

弘一法师圆寂前写下“悲欣交集”,又是完全不同的风格,感觉是弘一法师的心和手释放了,本然自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,不再把书写当修行,当戒律的一种。

今年的地藏经抄得很慢。 T师父说现在我的字更如其人了,不再刻意修饰。我并不知道我是达到一种豁达一些的境界,或者只是。。。懒 

~~

昨日J的观点我并不agree,每个人有自身的能力限制,但是有好的导师是可以properly motivate you to stretch your limit。 名师出高徒是有道理的,名师之所以是名师,是他们有能力和经验准确判断徒弟能走多远,应该怎么走。千篇一律的方法,不用心,做不了“名师”。 

告知他们,我其实所知道的都并非我刻意打听,而是自然就会知道,彷佛安排好了一样。
有时候是脑海里的一个念头或莫名的一个举动让“真相”浮出水面,有时候是浮现在眼前的情景,有时候是他人有心或无意恰好前来相告,这些大概都是上天给予我的某种眷顾和启示吧,让我及时分辨真假。事情都有真有假,到最后无所谓真假,你愿意接受的就是真的。

Let the dust settle,时过境迁后就当笑话说一下,无伤大雅, 即便生命时间有限度,人们却急着在八卦gossip中kill their time. 

~~

人与人之间最高级的连接其实是“爱”,并非是男女恋爱的这种爱。而是对尘世、对自己、对他人的一种冷静而清醒的柔情。我觉的自己依然不懂爱,也不可以对所有他人生出柔情。 我只“爱”我所“爱”,我依然不够慈悲。 

~好

2022-10-30